im电竞我国科学家在“连续变量”集成光量子芯片领域实现新突破
im电竞  新华社北京2月20日电(记者魏梦佳)我国量子科技研究迎来突破性进展。《自然》杂志20日发布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我国科研团队成功实现全球首例基于集成光量子芯片的“连续变量”量子纠缠簇态。相关专家表示,这一成果填补了采用连续变量编码方式的光量子芯片关键技术空白,也为光量子芯片的大规模扩展及其在量子计算、量子网络等领域的应用奠定重要基础。   集成光量子芯片是一种能在微纳尺度上编码、处理、传输和存储光量子信息的先进平台。如何在光量子芯片上实现大规模量子纠缠是国际量子研究难题。量子纠缠簇态作为一种典型的多比特量子纠缠态,是量子信息科学的核心资源,然而其确定性、大规模制备面临巨大实验困难,尤其连续变量簇态的光量子芯片的制备和验证技术在国际上仍属空白。   图为王剑威教授(中)与团队成员在北大实验室测试集成光量子芯片。(受访者供图)   经多年攻关,北京大学教授王剑威、龚旗煌和山西大学教授苏晓龙等带领的研究团队,成功攻克关键技术瓶颈,创新性发展了连续变量光量子芯片调控、多色相干泵浦与探测技术,实现了确定性、可重构的纠缠簇态制备,并对簇态纠缠结构进行实验验证。   王剑威介绍,量子比特可分别通过离散变量编码、连续变量编码方式在光量子芯片上实现。为制备出具有超高保真度的量子比特,以往通常采用基于单光子的离散变量编码方式,但该方法的成功率随量子比特数增加呈指数下降。为此,团队采用基于光场的连续变量编码方式,破解了制备量子比特和量子纠缠的“概率”难题,首次实现了量子纠缠簇态在芯片上的“确定性”产生。   图为北大博士研究生、论文第一作者贾新宇展示集成光量子芯片。(受访者供图)   “这是我国科学家在集成光量子芯片技术领域取得的新突破。”龚旗煌表示,这一原创成果为大规模量子纠缠态的制备与操控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路径,对推动量子计算、量子网络和量子模拟等领域的实用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杂志审稿人评价称:“这项工作首次在光量子芯片上实现多比特的连续变量量子纠缠,是可扩展光量子信息处理的重要里程碑。”
im电竞重庆大渡口:“速渡办”招商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im电竞  重庆市大渡口区,这座坐落于主城西南、临近长江的城区,正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产业基础,书写着老工业基地华丽转型的新篇章。近年来,大渡口区紧抓国家战略叠加与政策机遇,构建起以大数据智能化、生物医药等为核心的多元化产业生态,实现从传统工业到现代新兴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这一转型的背后,离不开大渡口区招商团队,特别是“速渡办”等一批具有鲜明辨识度的招商品牌和高效服务机制的强力推动。   “服务效率太高了,我们的项目就像是被推着加速往前跑。”鲍斯股份公司相关负责人对大渡口区的招商服务给予了高度评价。2024年4月,这家专业从事生产压缩机、刀具、精密机件、真空泵、液压泵等高端精密零部件及成套设备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在重庆寻找工业用地以建设气体净化设备生产基地。大渡口区的招商团队闻讯而动,第一时间上门拜访,根据企业的具体诉求,提前整理了地块信息,并进行了重点推介。通过后续招商团队的紧密跟踪和精准推介,最终促成了企业的投资落户。从初次接触到正式签约,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刷新了企业的“落地纪录”。   大渡口区经济信息委副主任彭东洁表示,这样的速度并非偶然,得益于大渡口区一套完善的招商运行体系。在招商实践中,大渡口区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形成了“相约新重庆、投资大渡口”的招商引资“369”运行体系和4大类招商资源清单,着力打造“速渡办”等企业服务品牌。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四快速”机制,即24秒“快速对接”、24分钟“快速推荐”、24小时“快速研判”和24天“快速签约”。这一机制确保了招商团队能够迅速响应企业需求,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   据了解,2024年,大渡口签订招商引资项目近50个、总合同投资额达413亿元,到位资金152亿元,成功引入天猫重庆总部、怡亚通集团、广物中南公司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   大渡口区的招商引资工作不仅注重速度,更注重质量。在招商过程中,该区特别注重项目的产业标识度,通过精准招商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布局,成功打造了一批具有鲜明产业特色的项目集群。这些项目集群不仅提升了大渡口区的产业竞争力,也为该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近日举行的重庆市大渡口区2025年招商引资工作大会和招商引资“开门红”集中签约仪式上,君实启祥基金成功落地。君实启祥基金规模达20亿元,基金的落地为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目前大渡口区已有200余家大健康生物医药企业,拥有完整的医疗发展链条。   “近年来,我们围绕大数据智能化、大健康生物医药、新材料、生态环保、重庆小面等主导产业,深入挖掘产业链上下游的优质项目,致力于推动产业的集聚与升级。尤其注重项目的产业标识度,通过精准定位和靶向招商,成功培育出多个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集群。”大渡口区招商投资局局长李文超表示。(记者 杨仕彦)
im电竞民“声”大事 治理有方 五年来全国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向好
im电竞  核心阅读   近五年来,全国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向好,声环境功能区昼间、夜间达标率均呈现上升趋势,昼间达标率由2020年的94.6%上升至2024年的95.8%;夜间达标率由2020年的80.1%上升至2024年的88.2%。   噪声污染既是关乎“家长里短”的小事,也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   2024年,生态环境部围绕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噪声问题,不断夯实声环境管理基础,加快完善噪声污染防治监管体系,持续创新噪声管理手段,大力推动部门协同联动,噪声污染治理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记者近日从生态环境部获悉,近五年来,全国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向好,声环境功能区昼间、夜间达标率均呈现上升趋势,昼间达标率由2020年的94.6%上升至2024年的95.8%;夜间达标率由2020年的80.1%上升至2024年的88.2%。   推动问题解决有“数”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城市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宁静”生活环境的需求日益增长,噪声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成为环境投诉的焦点问题。   位于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的某公司原本应于2017年12月退城进园,但由于市场形势下滑,未如期搬迁,后其噪声扰民问题被紧邻厂区的新小区居民投诉。   国家信访平台、生态环境部网络投诉举报平台、潍坊12345热线等多个平台,均收到了小区居民反映的该公司噪声污染问题投诉。潍坊市生态环境部门对此高度重视、积极响应,经噪声监测发现该公司夜间厂界噪声超标后,执法人员进行了立案查处。   经调查,被投诉公司噪声主要来源于开棉、除砂、蒸球等工艺中的大功率风机、物料提升输送设备、余热回收系统循环泵等。在确定主要噪声源点位后,该公司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协助制定整改方案并实施治理。通过使用隔声材料包裹风机和物料输送管道、新建隔断楼顶风机隔声罩、对除砂工序4台引风机安装消声器以及启停蒸球工序优化等措施,最大程度降低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治理后监测结果显示,该公司昼间、夜间厂界噪声均已达标。   同时,潍坊市创新拓宽沟通渠道,及时向业主反馈企业噪声治理施工进展,安抚群众情绪,避免矛盾持续激化造成群体投诉。走进投诉小区,在一处公示栏上,对被投诉公司噪声治理施工方案以及施工进度进行了公示,业主们能够及时了解整改进展。此外,潍坊市生态环境局高密分局多次组织召开业主见面会,听取业主对整改方案和施工过程的意见建议。   通过积极沟通和系统治理,小区业主充分肯定了该公司的整改工作,对整改效果非常满意。此外,该公司下一步的搬迁事宜也正在协调推进中。   “我们将深入总结噪声污染治理经验,筛选可复制、可借鉴的典型治理项目,大力推广噪声污染防治的新技术、新经验和新方法,推进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深入开展。”潍坊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围绕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噪声问题,生态环境部开展“千件万户”典型噪声投诉案件调度,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噪声问题,做到了推动问题解决有“数”。   根据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数据,2024年,部级层面共调度重点案件51件次,因案件解决而受益的群众数量约3万人;除西藏自治区外,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针对1500多件噪声投诉案件重点调度、加快解决,实现国家、省、市、区县协同联动,受益群众数量约50万人。   监督管理实施有“据”   在通过加强执法等方式解决噪声问题的同时,回顾2024年,完善噪声标准规范,让监督管理实施有“据”,也是生态环境部所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2024年,生态环境部持续推动完善噪声污染防治标准体系。发布《建筑施工噪声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 1402—2024),规定了建筑施工噪声自动监测系统相关技术要求,指导和规范建筑施工噪声自动监测工作。印发《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定(试行)》,对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统计、有效性判定和评价方法等提出规范性要求。推进《建筑施工噪声排放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噪声排放标准》《工业企业噪声自动监测技术规范(试行)》《机场周围区域航空噪声监测技术规范》等标准制修订,推动行业噪声监督管理有据可依。   其中,在做好工业噪声“守门员”方面,生态环境部依法逐步将排放工业噪声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经营者纳入排污许可管理,推动排污单位申请取得排污许可证或者填报排污登记表。截至目前,约17.7万家工业企业将噪声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十四五”期间工业噪声排污许可管理将实现全覆盖。   明确部门职责分工,让噪声问题处理有“序”,也是制度不断完善的一部分。据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中有部分条款未明确责任分工,需要由各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监管部门。截至目前,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三沙市除外)已有281个明确了噪声污染防治职责分工,26个地市依据各地实际情况完成多数条款分工,31个地市处于分工方案征求意见或发文阶段。   一方面,明确职责分工;另一方面,深化部门协同共治。2024年,生态环境部与13个部门联合发布了《中国噪声污染防治报告(2024)》,全面反映了各部门、各地方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新突破。同时,各部门在多领域开展噪声协同共治,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低噪声施工设备指导名录(2024年版)》,鼓励建筑工地采用低噪声施工设备;中国民用航空局、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共同编制并联合印发《民用运输机场周围区域民用航空器噪声污染防控行动方案(2024—2027年)》,对机场噪声提出具体的防控要求。   保障人人安睡有“质”   地方有关噪声治理的创新探索,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近日,广东省深圳市广场舞的“降噪神器”一经亮相,便受到多方欢迎。   在深圳市某小区附近的广场上,十几位阿姨正翩翩起舞。但奇怪的是,原本很远就能听到的音乐声,如今却需要走到附近才可以听到。   这就要归功于社区为广场舞队特地安装的一种设施——看起来像个带有扩音器的柱子,其实是一种定向音响,只有站在它前方50米以内才能清晰地听到音乐声。   原来,由于广场与居民楼距离近,经常引发群众有关噪声的投诉,社区引入上述“降噪神器”,利用超声波技术显著减少了声音的传播范围。一方面,广场舞队可以继续安心跳舞;另一方面,住户们也无需再担心音乐会打扰到他们,小区内的噪声投诉量大幅下降了80%。   据了解,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和四川省成都市完成城市噪声综合治理评估试点工作。试点城市通过评估发现重点问题,进一步开展针对性的噪声治理、精细管理,提升城市噪声防控能力,改善城市声环境质量,探索新时期城市噪声治理的新机制、新路径、新手段,为全国提供了城市噪声综合治理典型示范案例。   为推动解决“家门口”的噪声污染问题,共同维护居住小区生活环境和谐安宁,不断提升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生态环境部还推动打造了一批“消除杂音、睡得安心”的宁静小区,保障人人安睡有“质”。截至目前,全国共建设完成宁静小区2132个。   以试点带动全国,生态环境部推动开展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划定。2024年共计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各地实际,明确划分范围,确定划分原则,制定划分方法,划定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总面积超过860平方公里。   此外,生态环境部继续推动城市噪声地图应用试点,全面开展了噪声监测设备硬件部署与软件平台开发。截至目前,试点城市共安装噪声监测设备300余套,部分试点城市已完成基础系统试运行,各试点城市积极挖掘特色应用场景,探索信息发布方式,为城市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智慧化和精准化发展提供实践经验。(记者 张维)
im电竞“节后赶场就业大集”——辽宁鞍山开年最大规模招聘会见闻
im电竞  “我有互联网企业3年工作经验,适合咱这个岗位吗?”“月工资能开多少?”……   2月11日,辽宁省鞍山市2025年“春暖钢都·兴企护航”大型招聘会在鞍山人才市场举行。一家冶金机械有限公司的招聘展台前,几名求职者正与企业人事专员交流岗位需求。 2月11日,鞍山市2025年“春暖钢都·兴企护航”大型招聘会现场。(鞍山市人社局供图)   “春节后鞍山组织了不少‘就业大集’。”刚大学毕业的刘行告诉记者,自己主要关注平面设计岗位,希望能留在家乡工作。   记者看到,招聘会现场人气火爆,不少人当场签订了就业意向协议。在政策咨询区,鞍山市人社局、市社保中心等11个部门“面对面”为求职者提供就业创业、职业技能培训、医疗保障等政策咨询服务。   “这场招聘会是春节后鞍山举行的规模最大、入场人数最多的一场,也是参与企业含金量最高的一场。”鞍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丹说。   据悉,招聘会汇聚了鞍钢集团、七彩化学、紫竹集团、三冶集团等141家企业,将提供电气工程师、自动化工程师等2700余个就业岗位。当日共吸引求职者4000余人,现场1600余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2月11日,鞍山市2025年“春暖钢都·兴企护航”大型招聘会现场。(鞍山市人社局供图)   为更好满足春节前后企业招工、求职者应聘双重需要,鞍山市人社局联合各县(市)区、开发区人社部门开展2025年“新春就业大集”系列活动,将陆续组织开展各类招聘活动97场,积极促进劳动力市场供需对接。   “今年公司进一步扩大了产能,用工需求提高了,光机械加工员就要招聘50名,还要招技术人员,月薪都在7000元以上。”海城三鱼泵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刚刚参加完8日举行的鞍山海城就业大集,“当地举行的招聘会对企业来说真是‘及时雨’。” 2月11日,鞍山市2025年“春暖钢都·兴企护航”大型招聘会现场。(鞍山市人社局供图)   在招聘会场,镜头前两名主播正在细心地讲解着参加招聘会的重点企业和所需岗位,市、县(市)区7个新媒体账号齐上阵,通过直播镜头,带领线上求职者“云逛就业大集”,推荐优质岗位,解答咨询问题。   “线上招聘很受欢迎,今天观看直播的人数超过了8.8万人次。”鞍山市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吕光育说。   王丹表示,鞍山将持续抢抓节后招工“黄金期”,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搭好桥”,全力以赴促就业、保民生、助发展。(记者于也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