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电竞第41次南极考察:南极中山站的“生命之水”从哪里来
im电竞 水是生存要素之一。在中山站,队员们喝的水从哪里来的呢?
在中山站区的西南高地上,远远地能看到冰面上有一个绿色的半球形建筑。队员带着走近了才知道,中山站的生命之水就在这片冰面下面。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中山站越冬队队员张方根:前面这里有一个淡水湖,相当于是雪水融化的,形成了一个淡水湖,常年都有。表面它是冻住的,底部没有冻。这个叫莫愁湖。站上用的水都是从这个湖里过来的。
虽然南极洲上覆盖着巨大的冰盖,组成这些冰盖的淡水资源占据了地球淡水资源的70%以上。但是在南极,很难利用这些淡水资源。目前,南极大陆全境分布着约20个国家的近40个全年科考站,还有运行维护的夏季专用科考站。但并不是每个站都有合适的淡水湖,有的需要通过海水淡化来取水。在中山站,有了莫愁湖,队员们确实不用发愁了。即使是冬天,湖底下的水也不会冻住。
湖心泵房内的温度常年保持20度左右。为了掌握冰下淡水的情况,队员们还会定期来测量冰厚、水位和水质。莫愁湖的水从泵房抽上来,通过这些管路,一直延伸送到发电栋。这些管路里不仅装有保温层,还有电加热,确保水不会被冻住。
在发电栋,不仅有水处理房,还有锅炉房,这样莫愁湖的水在这里就可以进行热交换,供到越冬楼和厨房等,水龙头出来的水就都是温热的。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中山站越冬队发电班班长张冬:我们相当于一个小城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im电竞新研究:人工心脏或有助患者心肌细胞再生
im电竞 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记者李雯)美国《循环》月刊日前发布的新研究显示,部分植入人工心脏的患者心肌细胞可以再生。这一发现将有助开发治疗甚至治愈心力衰竭的新方法。
人体骨骼肌在受伤后有显著再生能力。如果踢球时撕裂了肌肉,可以休息以促使肌肉愈合。但成年人心肌细胞的年再生率只有约0.5%。研究表明,心肌细胞在胎儿期积极分裂,但它们在人出生后不久就基本停止分裂,以便将能量投入到不间断泵血工作中,没有时间休息。
目前治疗晚期心力衰竭的常用方法是植入人工心脏。这种人工心脏名为左心室辅助装置,可帮助心脏泵血。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和瑞典卡罗琳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将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心力衰竭患者体内后,收集了这些患者的心脏组织,并追踪测定其是否含有新生成的细胞。结果发现,约有25%的植入人工心脏的患者心肌细胞可再生。
研究人员解释说,左心室辅助装置绕过心脏,将血液推入主动脉,使心脏基本可以得到休息,这种休息可能有助患者心肌细胞再生。

im电竞让江水拾级北上——探访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
领取优惠
im电竞 近日,伴随着抽水泵站的轰鸣声,江苏全面启动南水北调2024至2025年度调水,将向山东供水11.25亿立方米,开启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第12个年度的调水工作。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在南濒长江、北连淮河的江都水利枢纽。从高空俯瞰,这个有着“江淮明珠”美誉的大型泵站群,似一串绿色的岛链,4座泵站连接4座绿茵小岛一字排开。 图为11月27日拍摄的江都水利枢纽。(张斌 摄) 2013年起,江都水利枢纽开始探索实施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不仅实现远程监控、视频监控、优化调度,还搭建了工程感知系统和数字孪生平台,实现了实体泵站与数字孪生泵站运行管理融合。“最初调水时,一个班组要55个人同时在岗。现在技术条件好了,3个人一班。”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工管科科长朱承明说。 2013年11月15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调水主干线全长1467千米,如期实现“工程率先建成通水、水质率先稳定达标”的总目标。东线工程从长江三江营引水,采用双线输水,串联4个调蓄湖泊,连续爬升13个梯级台阶,东线全线最高处水位与长江水位差约40米,造就了“水往高处流”的景观。 水流爬升的动力源是泵站。作为南水北调工程第一个开工、第一个完工、第一个发挥工程效益的泵站,南水北调东线宝应站以“大型水泵液压调节关键技术”为基础,依托工程感知和数字孪生系统,不仅能做到环保防漏油,还实现了新型调节结构国产化。 “运行管理系统历时十年建成。”南水北调(江苏)数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莫兆祥告诉记者,该系统2011年开工,累计投入近4.6亿元,积极探索运用新信息技术,可远程实时控制江苏境内运河、运西两条骨干输水河道上的14座大型泵站,实现泵组远程监测与智能控制。 通过新建及改扩建18座泵站,拓浚4条输水河道,形成运河、运西双线输水格局,与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共同组成江苏境内9个调水梯级,成为密集程度名列亚洲乃至世界前茅的大型泵站工程集聚群。 “因站而异”“因站制宜”,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工程形成了11套方案,经过严密的泵站技术方案比选,泵站效率普遍提升,抽水规模由原有的400立方米每秒扩大到500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抽江水量87.7亿立方米。 一泓江水送入北方大地,为沿线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支撑。苏北运河货运量由2013年的2.7亿吨增长至2023年的3.5亿吨。2022年,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和北延应急供水工程的助力下,京杭大运河实现了百年来首次全线水流贯通,2023年再次实现全线水流贯通,成为又一条“黄金水道”。 清水北送,扬波千重;大河汤汤,利泽万方。“清水自江都出发,经大运河沿线9级泵站‘托举’,翻越13个‘台阶’一路北上,滋润数十座大中城市,保障亿万群众饮水安全、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助力沿线生态环境改善。”江苏省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局二级巡视员徐忠阳说。(记者 秦华江)
im电竞 近日,伴随着抽水泵站的轰鸣声,江苏全面启动南水北调2024至2025年度调水,将向山东供水11.25亿立方米,开启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第12个年度的调水工作。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在南濒长江、北连淮河的江都水利枢纽。从高空俯瞰,这个有着“江淮明珠”美誉的大型泵站群,似一串绿色的岛链,4座泵站连接4座绿茵小岛一字排开。 图为11月27日拍摄的江都水利枢纽。(张斌 摄) 2013年起,江都水利枢纽开始探索实施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不仅实现远程监控、视频监控、优化调度,还搭建了工程感知系统和数字孪生平台,实现了实体泵站与数字孪生泵站运行管理融合。“最初调水时,一个班组要55个人同时在岗。现在技术条件好了,3个人一班。”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工管科科长朱承明说。 2013年11月15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调水主干线全长1467千米,如期实现“工程率先建成通水、水质率先稳定达标”的总目标。东线工程从长江三江营引水,采用双线输水,串联4个调蓄湖泊,连续爬升13个梯级台阶,东线全线最高处水位与长江水位差约40米,造就了“水往高处流”的景观。 水流爬升的动力源是泵站。作为南水北调工程第一个开工、第一个完工、第一个发挥工程效益的泵站,南水北调东线宝应站以“大型水泵液压调节关键技术”为基础,依托工程感知和数字孪生系统,不仅能做到环保防漏油,还实现了新型调节结构国产化。 “运行管理系统历时十年建成。”南水北调(江苏)数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莫兆祥告诉记者,该系统2011年开工,累计投入近4.6亿元,积极探索运用新信息技术,可远程实时控制江苏境内运河、运西两条骨干输水河道上的14座大型泵站,实现泵组远程监测与智能控制。 通过新建及改扩建18座泵站,拓浚4条输水河道,形成运河、运西双线输水格局,与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共同组成江苏境内9个调水梯级,成为密集程度名列亚洲乃至世界前茅的大型泵站工程集聚群。 “因站而异”“因站制宜”,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工程形成了11套方案,经过严密的泵站技术方案比选,泵站效率普遍提升,抽水规模由原有的400立方米每秒扩大到500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抽江水量87.7亿立方米。 一泓江水送入北方大地,为沿线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支撑。苏北运河货运量由2013年的2.7亿吨增长至2023年的3.5亿吨。2022年,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和北延应急供水工程的助力下,京杭大运河实现了百年来首次全线水流贯通,2023年再次实现全线水流贯通,成为又一条“黄金水道”。 清水北送,扬波千重;大河汤汤,利泽万方。“清水自江都出发,经大运河沿线9级泵站‘托举’,翻越13个‘台阶’一路北上,滋润数十座大中城市,保障亿万群众饮水安全、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助力沿线生态环境改善。”江苏省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局二级巡视员徐忠阳说。(记者 秦华江)

im电竞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铁根全:以“匠心”守“初心”
领取优惠
im电竞 新华社兰州11月27日电 题:铁根全:以“匠心”守“初心” 新华社记者王朋、范培珅、张智敏 初冬的河西走廊,最低气温已降至零下10摄氏度。走进甘肃省金昌市的金川集团镍钴有限公司镍冶炼厂生产车间,近千套设备轰鸣,电镍生产如火如荼。 胸前佩戴着党员徽章的铁根全正带着工人们进行日常检修。他在一套设备旁驻足片刻,随后用一把螺丝刀抵住设备末端,俯身仔细听,转头叮嘱身边的工人,“噪声偏大,减速器缺油了,抓紧处理。” 50岁的铁根全是金川集团镍钴有限公司镍冶炼厂镍电解三车间综合班班长,自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专注于电镍生产线各类设备的维护和保障,练就了一身“望闻问切”的本领。 11月15日,在金川集团镍钴有限公司镍冶炼厂镍电解三车间,铁根全检修设备。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镍,有“工业维生素”之称,是航天航空、医疗、能源等领域不可或缺的原料。1958年,在金昌市发现的一块“孔雀石”揭开金川硫化铜镍矿的面纱,推动我国逐步摘掉了“贫镍”的帽子。如今,依托金川集团的金昌市已成为全国最大、世界领先的镍钴生产基地。
铁根全所在的镍电解三车间,拥有可溶阳极电解镍和不溶阳极电积镍两条生产线,承担着公司三分之一以上的电镍产量任务。 不溶阳极电积镍生产线是金川集团独立研发的,具有生产流程短、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起初,由于设备和生产工艺缺乏有效匹配,电积镍生产线故障频发。”铁根全说,项目试生产阶段,核心设备的检修维护缺乏可借鉴的技术和经验,关键设备加压泵的作业效率不足50%,特别是加压泵供料,时常受水锤、脉动影响,致使生产线停车。 11月15日,在金川集团镍钴有限公司镍冶炼厂镍电解三车间,铁根全(右)指导徒弟检修设备。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为了攻克这一困扰企业多年的问题,铁根全和技术人员经常吃住在车间,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反复琢磨试验,最终自主研发出了一套空气缓冲装置,使加压泵的作业效率提高至96%以上,确保了生产线长周期平稳运行。 这次技术突破过程,铁根全敢于担当、勇于尝试。但多年的磨炼也让他深知,企业发展的动力离不开技术创新与人才培育。“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 2013年,以铁根全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铁根全主动担起了培育发展创新团队的重任。 镍电解三车间综合班的吴富年刚入职便成了铁根全的徒弟。“起初遇到故障,我有畏难情绪,铁班长便手把手教我具体操作事项。”吴富年说,铁班长时常勉励大家,知识不够可以学,技术不熟可以练,只要踏实用心,脚下的路永远是坚实的。 11年来,铁根全先后为企业培养了20多名工程师和技师;他带领的班组获得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创新百强班组”“甘肃省创新型班组”等多个荣誉称号;他领衔的发展创新团队获得40多项专利、60多项创新成果。 4月28日,2024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在京举行,铁根全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当工人就要当个好工人,当能揽‘瓷器活’、能解决‘卡脖子’难题的好工人。”20多年来,铁根全一直这样勉励自己,也鼓舞着越来越多的年轻员工。现在,他和团队开始了新的“探险”,向电积镍品级率提升和萃取等难题攻关。
im电竞 新华社兰州11月27日电 题:铁根全:以“匠心”守“初心” 新华社记者王朋、范培珅、张智敏 初冬的河西走廊,最低气温已降至零下10摄氏度。走进甘肃省金昌市的金川集团镍钴有限公司镍冶炼厂生产车间,近千套设备轰鸣,电镍生产如火如荼。 胸前佩戴着党员徽章的铁根全正带着工人们进行日常检修。他在一套设备旁驻足片刻,随后用一把螺丝刀抵住设备末端,俯身仔细听,转头叮嘱身边的工人,“噪声偏大,减速器缺油了,抓紧处理。” 50岁的铁根全是金川集团镍钴有限公司镍冶炼厂镍电解三车间综合班班长,自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专注于电镍生产线各类设备的维护和保障,练就了一身“望闻问切”的本领。 11月15日,在金川集团镍钴有限公司镍冶炼厂镍电解三车间,铁根全检修设备。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镍,有“工业维生素”之称,是航天航空、医疗、能源等领域不可或缺的原料。1958年,在金昌市发现的一块“孔雀石”揭开金川硫化铜镍矿的面纱,推动我国逐步摘掉了“贫镍”的帽子。如今,依托金川集团的金昌市已成为全国最大、世界领先的镍钴生产基地。
铁根全所在的镍电解三车间,拥有可溶阳极电解镍和不溶阳极电积镍两条生产线,承担着公司三分之一以上的电镍产量任务。 不溶阳极电积镍生产线是金川集团独立研发的,具有生产流程短、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起初,由于设备和生产工艺缺乏有效匹配,电积镍生产线故障频发。”铁根全说,项目试生产阶段,核心设备的检修维护缺乏可借鉴的技术和经验,关键设备加压泵的作业效率不足50%,特别是加压泵供料,时常受水锤、脉动影响,致使生产线停车。 11月15日,在金川集团镍钴有限公司镍冶炼厂镍电解三车间,铁根全(右)指导徒弟检修设备。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为了攻克这一困扰企业多年的问题,铁根全和技术人员经常吃住在车间,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反复琢磨试验,最终自主研发出了一套空气缓冲装置,使加压泵的作业效率提高至96%以上,确保了生产线长周期平稳运行。 这次技术突破过程,铁根全敢于担当、勇于尝试。但多年的磨炼也让他深知,企业发展的动力离不开技术创新与人才培育。“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 2013年,以铁根全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铁根全主动担起了培育发展创新团队的重任。 镍电解三车间综合班的吴富年刚入职便成了铁根全的徒弟。“起初遇到故障,我有畏难情绪,铁班长便手把手教我具体操作事项。”吴富年说,铁班长时常勉励大家,知识不够可以学,技术不熟可以练,只要踏实用心,脚下的路永远是坚实的。 11年来,铁根全先后为企业培养了20多名工程师和技师;他带领的班组获得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创新百强班组”“甘肃省创新型班组”等多个荣誉称号;他领衔的发展创新团队获得40多项专利、60多项创新成果。 4月28日,2024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在京举行,铁根全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当工人就要当个好工人,当能揽‘瓷器活’、能解决‘卡脖子’难题的好工人。”20多年来,铁根全一直这样勉励自己,也鼓舞着越来越多的年轻员工。现在,他和团队开始了新的“探险”,向电积镍品级率提升和萃取等难题攻关。